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

健康飲食基本原則

近年多了人關注健康飲食,多了很多有機食品,亦多了傳媒對食物與健康的報導。最近看到一本有關慢性病與飲食的書,提及到健康飲食的基本原則,內容具參考價值,但現實生活中很難做到,以下部分內容與大家分享一下。

作者認為要有以下習慣,才達到最健康的飲食:

第一要少糖。醣類可分為單醣(葡萄醣、果糖)﹔雙醣(蔗糖、麥芽糖、乳糖)及多醣類(澱粉、膳食纖維)。其中,單醣、雙醣都會使血糖急遽升高,且易轉化為脂肪堆積,所以應盡量少吃甜食及精製糖類製品,如糖果、餅乾、蛋糕、巧克力、奶昔、煉乳、蜂蜜、汽水可樂、罐裝果汁、冰淇淋,以及中西式點心及節慶應景食品等。作者認為如果真的很想吃甜食,可以選用糖分較低的水果,或是用代糖自製甜品。

第二要少油。在烹調時,應多採用清蒸、水燙、涼拌、燉煮等方式,少用油炸、油煎處理食物,以免攝取過多脂肪。炒菜則宜選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品(如花生油、橄欖油),少用飽和脂肪酸高的油品(如豬油、牛油)。此外,作者認為應選擇脂肪量較少的雞肉、魚肉等肉類或豆類,避開加工肉品,以免吃下太多隱藏性油脂。

第三要低鈉。作者說鈉的攝取要適量(世界衛生組識對成人的建議量,為每曰不超2400毫克,約等於6公克鹽),才可避免罹患高血壓、心臟病和腎臟病。平日應節制食用含鈉高的食物,包括鹽醃食品(如泡菜、醬瓜、蘿蔔乾、滷肉、豆腐乳)﹔煙燻或碳烤食品(如香腸、扳鴨、臘肉、火腿)﹔罐頭食品(如肉醬、沙丁魚),以及麵線、油飯、甜鹹蜜餞、甜鹹餅乾等加工食品(因其添加了鈉含量極高的鹼蘇打、發粉或鹽。此外,調味品(如鹽、味精、番茄醬、味增、烏醋)也含有鈉,應節制使用。

第四要高纖。作者認為膳食纖維可以增加飽足感,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攝取,又能幫助清腸胃、降血脂,延緩血糖上昇的速度,預防便秘、肥胖症等多種疾病發生,所以,平日飲食應以「高纖」為宜,如以全穀類及其製品,來取代精緻的白米飯或麵條、土司﹔每天至少五蔬果,而且最好是含膳食纖維多的如茹蕈類食材。此外,選用乾豆類(如黃豆、豆莢)來取代部分肉類作菜,或是以添加代糖的綠豆湯作為甜品,也是增加膳食纖維攝取的方法。

最後是輕食。作者說,料理應以柔軟淡味為主,避開過度刺激性口味,最好使用天然佐料與調味料,來調配色、香、味。食材宜經常變化,依季節選擇容易消化的新鮮優質食材,以達到均衡營養的目標。進餐時,保持心情愉快、細嚼慢嚥,可以讓消化更好、避免過食。

個人認為追求健康與品嚐美食,都應該達到平衡,為食到身體變差,和戒食到失去樂趣,兩者都不健康。


資料來源:15大慢性病飲食全書,文章作者:楊榮森,出版社:原水文化,日期:07年11月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